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多朗读,不仅有助于深层次理解课文的内涵,抓住重难点,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同学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与作者的思想同步,领会作者的写作心境。3月30日晚上,西马坊乡中心校的语文老师们在教学副校长王福荣的带领下,围绕“聚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这一教研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活动开始,马子云老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并且根据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认为想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了解、正视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巩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在字、词、句上入手,让学生对字、词、句进行理解,并且督促学生发音准确,投入情感,就像小学的课本上总写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中国的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同音不同意的字,要多多关注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分清楚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识字的情况发生,朗读就变得通畅了,另外对学生在朗读中停顿的时间进行教学,这样就为学生的朗读打下坚实基础,达到提升朗读能力的目的。
王艳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打牢功底,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唱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且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以赏识、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唐子婷老师根据自己班的学情特点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她首先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然后通过培养优秀学生的朗读水平,让他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朗读水平。
王进老师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她指出我们教师可利用夸张的语气进行范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要在日常课堂中教会学生朗读技巧,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王秀桃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的教学效果,她说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且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积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朗读中收获勇气与自信。
朱慧娴老师认为在学生朗读之前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去朗读。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美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贾宝琴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朗读教学就是将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教学开始就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然后进行分层训练,让优秀学生带动学困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去设置朗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王福荣副校长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比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来指导教学,并且对于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小学阶段是培养朗读的关键时期,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让朗读走进学生的心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