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奋进好时节。”在这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学习的脚步也如春风般轻盈而坚定。回望这段时光,点滴积累化作成长的印记,此刻提笔总结,既是对过去的沉淀,亦是为未来蓄力。
在深入学习张俊孟老师的任务串式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后,我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任务串式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逻辑紧密的链条,构建起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创新路径。任务串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与编排。张俊孟老师强调,任务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链条。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种任务设计方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知识,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围绕一篇课文,可以设计“梳理故事”“品析语言”“补写结尾”等一系列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锻炼阅读分析、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等多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任务串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需要自主思考、查阅资料、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促使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散文教学时,张俊孟老师以“学生主体、训练主线”为核心,融合结构化思维、读写联动、批注法和情感浸润,既夯实语言基础,又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其方法对解决学生“怕写作文”“读不懂散文”等问题具有显著实效,为新课标下的散文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比如《荷花》,他确立了四个学习任务:(一)春种:阅读资料做准备。(二)夏耘:朗读课文《荷花》。(三)秋收:品读美段赏词句。(四)冬藏:学习写法绘桃花。
在古诗词教学时,张俊孟老师强调古诗教学的核心在于诵读,通过朗读、吟诵、范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他认为,古诗教学不仅仅是背诵和默写,更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他倡导以“任务群”形式组织古诗教学,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既得法于课内,又延伸于课外,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比如《春夜喜雨》,他确立了四个学习任务:(一)和诗人相遇。(二)同诗人吟诗。(三)与诗人对话。(四)邀诗人聚会。
张俊孟老师的任务串式教学为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积极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更优质的任务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努力打造高效、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收获知识与成长。
![]() |
![]() |
![]() |
![]() |
![]() |